5月19日,在新疆翼百豐印務有限公司的生產車間,職工正在工作。 (全媒體記者宋建華攝)
新疆網訊(全媒體記者宋建華)5月19日一早,新疆翼百豐印務有限公司裝訂車間內,車間主任張英上崗了,她教新來的員工裝訂技巧,與幾名聽障員工用手語交流著新要求。
作為一位肢體殘障人士,張英在企業工作已經18年了,去年退休的她被返聘回車間繼續工作。
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,完善殘疾人社會保障制度和關愛服務體系,促進殘疾人事業全面發展。烏魯木齊市殘聯進一步落實殘疾人就業創業扶持政策,加大殘疾人職業技能培訓力度,穩定和擴大殘疾人就業崗位。
截至目前,烏魯木齊市認真做好全國殘疾人按比例就業情況聯網認證“跨省通辦”工作,審核按比例安排殘疾人就業用人單位2179家,按比例安置殘疾人就業5460人,這當中涌現了一批扶殘助殘的企業。
對殘障職工不辭退不降薪
新疆翼百豐印務有限公司是一家從事教材、教輔印制的企業。從2005年企業成立以來,企業董事長張斌就將幫助殘疾人就業作為企業的發展宗旨。
“我之前在自治區民政系統的一家印刷廠工作,經常跟殘疾人打交道,知道他們生活不易,自己開公司之后就想著幫助更多殘疾人就業。”張斌說。
企業始終堅持“對殘障職工不辭退、不降薪”的原則,久而久之,公司招錄的殘障職工越來越多,保持在30%以上,企業也獲得了烏魯木齊市殘疾人就業示范基地的榮譽稱號。
“在企業受到各種因素影響時,企業也堅決不降薪、不辭退殘障職工,同時想辦法增加他們的收入。”張斌說,目前企業有員工39人,其中殘疾員工15人,占比38%。
考慮到殘障職工受教育程度不高、學習能力有限,企業在為他們提供崗位時不設置過高門檻。
此外,同時還堅持自主開展殘障職工技能培訓。
企業開辦第二年,身患肢體三級殘疾的張英就來到了公司。“當時我沒有工作,一直想找一份工作補貼家用,沒想到一來就應聘上了。”張英說。
為了幫助殘疾人就業,張斌特意根據企業的崗位特點設置殘疾人崗位,定期對大家進行培訓,考慮到部分聾啞人職工,企業還專門請來了手語老師授課。
如今,企業通過提供工作崗位、開展學習培訓和技能提升,使普通殘障職工的月收入達到3000元~5000元。張斌說,他們還為每一名殘疾職工每月補發100元生活補貼。
“在這里,不僅能學會一技之長,還能憑著雙手自力更生,大家都把企業當成了家。”張英說。
讓每位殘障職工找到合適崗位
在烏魯木齊華佳成醫藥包裝有限公司的車間內,保潔班班長肖靜正帶著保潔人員開始一天的保潔工作。
工作十多年,肖靜從一名普通員工升到班長,既有自己的辛勤努力,也有企業對殘疾人的關心和關愛。
在做好殘疾人就業工作中,市殘聯注重通過企業幫扶“輸血”和他們自己用雙手辛勤勞動“造血”的方式,進一步提升殘疾人的幸福感和獲得感。
烏魯木齊華佳成醫藥包裝有限公司成立于2002年,是一家集醫藥研究設計、生產、銷售于一體的國家高新技術企業。企業成立一直秉承“關愛、幫扶殘疾人”的理念助力殘疾人就業。
企業總經理馬清河說,他們專門設置了與殘疾人自身條件相適應的工作崗位,根據殘疾人的才能設置了檢驗、保潔、注塑、辦公室等殘疾人崗位。目前企業有殘疾員工17人,占比41%。
“檢驗需要心無旁騖,聾啞人士就特別適合這個崗位,辦公室、保潔等適合肢體殘障人士去做,總之每一位殘障職工都能找到合適的崗位。”馬清河說。
肖靜說,有了適合的崗位,自己就用全身心去做這項工作,因為表現優秀,自己很快就升任保潔班長。
馬清河說,針對殘疾人職工,他們秉承的企業文化就是所有人都是企業大家庭的一員,不會因為身體有缺陷就會特殊照顧。
“工作要求跟平常人都一樣,獎懲制度也一樣,慢慢地,正常員工也會把他們當成身邊一員,他們也會融入集體當中,從而發揮特長為企業作貢獻。”馬清河說,逢年過節所有員工一起團建、聚會,運動會上大家一起參與項目,表彰會上大家一起受表彰。
企業還成立了工會組織,對殘疾人工作及生活中出現的困難進行一對一的幫扶。
肖靜說,在這里,每一名殘疾人都能發揮自身價值,大家都靠自身努力掙工資,沒有身份差異。
因材設崗,也讓企業實現高質量發展,企業已實現年生產能力1億瓶、銷售收入2000萬元的產業規模,也先后獲得市級、自治區級專利試點單位、烏魯木齊市創新型試點企業。